為營造積極向上、勤學善思的學習氛圍,建設優良班風,濟南稼軒學校四(1)中隊舉辦了“筆尖精彩,厚‘記’薄發”優秀數學筆記展。整齊的排版、詳細的內容讓我們眼前一亮。 [詳細]
8月19日,濟南市自然資源規劃局第四分局黨支部聯合濟南市勘察測繪研究院起步區分院黨支部、“雙報到”共建單位天橋區藥山街道黃崗社區黨委,前往濟南市紅色革命教育基地——中共濟南市委重建歷史陳列館,開展“重溫黨史,感悟初心”主題黨日活動,深刻領悟黨的革命歷史 [詳細]
6月12日發表在《大腦》雜志上的新研究表明,正常人類大腦溫度的變化比人們以前認為的要大得多。在口腔溫度通常低于37℃的健康人中,平均大腦溫度為38.5℃,而大腦深層區域經常超過40℃,特別是白天時女性的大腦。研究表明,腦部溫度的日常循環與生存密切相關。這些發現 [詳細]
這顆脈沖星名為PSR J0523-7125,距離地球約16萬光年,位于大麥哲倫星云(一個繞銀河系運行的衛星星系)內,其寬度是該地區任何其他脈沖星的兩倍。 [詳細]
為引導隊員們樹立國家安全意識,掌握安全知識,提高自護自救能力,自覺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義務,近日,在第七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之際,濟南稼軒學校小學部三(1)中隊開展了親子共學安全教育系列活動。 [詳細]
距北京冬奧會開幕越來越近了,你期待嗎?北京冬奧會共設7個大項、15個分項和109個小項,是設項和產生金牌最多的一屆冬奧會。短道速滑、速滑、自由式滑雪、越野滑雪等項目,你分得清嗎?雪車、鋼架雪車…這些冬奧項目還有體重限制。更多↓↓收藏了解! [詳細]
意大利國際高等研究院(SISSA)等機構的科學家在最新一期《天體物理學雜志》上撰文稱,他們首次對恒星級黑洞的數量進行統計,計算出了其在整個宇宙中的分布情況,并據此計算出目前可觀測宇宙中黑洞的數量約為4000億億個。 [詳細]
你發現沒有,市場上買的玉米棒子,大都整個顏色一樣,但也有一些玉米棒子上面的玉米粒,顏色不一樣,有時甚至有幾種顏色。那是為什么呢? [詳細]
為進一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讓廣大人民群眾切身感受到教育實踐活動效果,根據省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進一步深化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通知》要求,在重陽節來臨之際,10月 [詳細]
對于別的行業,5G技術是錦上添花,而對于采煤行業來說,5G技術是雪中送炭,只有它可以滿足智能煤礦的大帶寬、實時性和可靠性要求,把人解放出來,井下要減人直到無人,最難的問題留給了5G。 [詳細]
經過第一屆月球樣品專家委員會全體委員的評審和投票,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成功申請到500毫克月壤樣品。圍繞這些樣品,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將開展哪些研究?如何科學處理這些珍貴的月壤樣品?未來可能取得哪些科研成果?帶著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8月8日 [詳細]
這種“神奇材料”石墨烯可以阻擋博物館管理員的最大“敵人”——紫外線、氧氣和水分。石墨烯可以制成大薄片,阻擋紫外線,并且不透氣、防潮和腐蝕性介質;因此,它有潛力作為一個透明層在儲存和運輸中保護博物館的藝術品。 [詳細]
截至6月21日,“德爾塔”變異毒株已傳播至92個國家。這個變異毒株有多危險?疫苗是否仍有效?一圖讀懂。 [詳細]
奧地利科學院分子生物技術研究所的科學家利用人類多能干細胞培育出“迷你”心臟類器官,稱為“類心臟”,它們可以自行組織為心腔狀結構而無需實驗支架,可自主跳動。這一成果可能會徹底改變對心血管疾病和先天性心臟病的研究,相關論文發表在近日的《細胞》雜志上。 [詳細]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5月4日報道,一個國際研究小組首次使用3D打印機和一種新穎的生物打印技術,將藻類打印成具有韌性和彈性的光合材料,這種材料有望廣泛應用于能源、醫療和時尚領域。相關研究發表于《高級功能材料》雜志。 [詳細]
根據《科技部辦公廳關于推薦2020年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的通知》(國科辦才〔2021〕58號)文件要求,現組織在全省范圍內開展2020年全國優秀科普作品遴選推薦工作,同時,優秀作品將在2021年我省科技活動周期間進行推介。 [詳細]
科技部關于公布2019年全國優秀科普作品名單的通知 [詳細]
近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消化病院院長劉冰熔教授及其團隊成員宋明洋碩士以“闌尾切除術對人體的長期影響”為題,在國際期刊《胃腸肝病學專家評論》上發表了一篇研究綜述。詳細介紹了闌尾切除術與結直腸癌、心血管疾病、膽結石、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帕金森病及 [詳細]
量子信息技術主要包括量子計算、量子通信和量子測量三大領域,其中,量子通信已經成為信息通信技術演進和產業升級的關注焦點之一。 [詳細]
“人工心臟實際上就是一個金屬機器,它像一臺抽水機。抽水機可以把水從這一頭抽到那一頭,人工心臟的功能與其類似!蓖跷钠G介紹,人工心臟能把患者的血液從心室里面抽出來,讓其通過管路流向患者的升主動脈,再由主動脈灌溉到全身,從而恢復患者全身的血液循環。 [詳細]
新年伊始,新冠疫苗全民免費接種的好消息,驅散了凜冬的嚴寒?上嚓P謠言也隨之而起,出沒于微信朋友圈。此外,上個月還有一些“新聞”抓住了大家的眼球:東京奧運會將于2032年舉辦、交通銀行客戶信息在暗網被販賣、喝茶能預防新冠肺炎……這些傳聞究竟是真是假? [詳細]
在過去的幾個月里,我們已經熟悉了一些術語,比如病毒、抗體、免疫、細胞記憶等。如果不是因為大流行,大多數人可能只是偶然聽到這些術語,但現在卻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有了新冠病毒抗體意味著什么?能持續多久?如果抗體消失了會怎么樣?這些問題讓很多人頗感興趣。 [詳細]
人們對核輻射的擔心一直存在,與該技術相關的傳言也從未間斷:住在核電站旁會被輻射、受到核輻射之后就無藥可救了……這些說法是真是假?核輻射真有那么可怕嗎? [詳細]
1月7日,《科學·轉化醫學》雜志刊登了中國科學院與北京大學聯合研究團隊歷時6年多的研究發現,他們通過全基因組基因編輯篩選平臺,最終鎖定一個能促進衰老的關鍵基因——組蛋白乙酰轉移酶的編碼基因KAT7。 [詳細]
今年年初,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時間頻率組等機構的研究人員表示,從2020年的年中以來,地球的自轉速率呈加快的趨勢。我們知道,地球自轉會逐漸變慢,怎么突然變快了呢?難道說地球也想讓2020年快點過去,早些進入2021年? [詳細]
在驚嘆這波“神操作”之余,更多的追問隨之而來:是新冠病毒擊退了腫瘤細胞嗎?這一個案有沒有可能的普適性價值?癌癥患者能不能因此就有了治愈的新路徑?近日,記者帶著這些問題采訪了免疫領域的幾位學者。 [詳細]
新冠病毒的RNA會整合到人體DNA嗎?接種mRNA疫苗真的會導致人體的基因被改變嗎?科技日報記者為此采訪了業內專家。 [詳細]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11日在華山醫院新冠疫苗臨時接種點接受了第二劑國產新冠疫苗注射。張文宏表示,完成接種約兩周后抗體水平將達到高峰,但依然要做好防護措施。 [詳細]